扎實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
今年夏收期間,全市麥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達423萬畝,其中犁耕深翻作業5.5萬畝,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到89%。目前,我市正按照“對象明確、村鎮審核、第三方核查、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操作方式,督促各縣區在8月份將秸稈機械化還田補助資金直補到戶,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并開展相關機具準備和技術培訓,做好秋季稻秸稈機械化還田和犁耕深翻作業準備。
調整思路,開展試點。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統一部署,堅持“麥秸稈還田為主,適度推廣稻秸稈還田,積極推進犁耕深翻還田”總體思路,在確保全市秸稈還田率不低于省定52%目標的基礎上,重點在常規還田的根本上對照提高土壤肥力,實施生態型犁耕深翻提升地力工程。今年將重點圍繞秋季稻秸稈還田時節作業,在淮陰區、洪澤區、金湖縣、盱眙縣、淮安區和漣水縣開展生態型犁耕深翻還田試點工作,面積17萬畝,按40元/畝給予補助。
規范作業,強化質量。根據省級還田作業技術規范,因地制宜完善本地作業標準和技術路線,做好機具配套選型,大力推廣麥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水稻機插秧集成技術,緊緊抓住旋埋、灌水、機插等關鍵環節,強化作業質量監管。特別是按照新修訂的小麥、水稻機收減損技術標準,嚴格執行省市作業規范,以作業質量提高促進生態效益提升。同時,舉辦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補助、第三方核查人員等培訓班,對比分析新、舊方案,解讀操作重點。
嚴把關口,落實補助。按照“群眾得實惠、方案好操作”的總體思路,把住資金安全關,補助資金由縣(區)級財政集中管理、直接兌付,作業補助直接兌付到實施還田作業的實際種植戶手中;把牢操作程序關,實行檔案資料分級管理,落實“誰簽字、誰負責,誰受理、誰負責,誰上報、誰負責,誰保管、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把好核查檢查關,做好政策告知、確認公示、第三方核查、資金兌付、監督檢查等“規定動作”,申報作業面積必須以地力保護、承包合同、確權登記或其他具有權威性確定的面積為準,做到縣域范圍內統一。
淮安市人民政府 市領導會見蘇州銀行總行董事長一行http://www.huaian.gov.cn/col/16655_185673/art/16881408/1690588133600NGSQzs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