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集聚示范區建設高質高效推進
近年來,我市堅持建成“大陸有重要影響力的臺資高地”和“長三角臺商投資最佳目的地”目標定位,著力推動淮臺產業深度融合、創優涉臺發展環境、拓展對臺交流交往,臺資集聚示范區建設高質高效推進。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臺資項目24個,總投資18.46億美元。富士康、鵬鼎控股、達方電子等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優勢明顯,和興汽車、和旺汽車、環球自行車等為新型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旺旺食品、全穩生技、比米農牧等在綠色食品產業中起到了引領作用,以實聯化工為中心的上下游關聯企業為新材料產業充實了力量,臺企挑起了全市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產業大梁。
高位協調全力推進。全面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支持淮安臺資集聚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依托臺資集聚示范區建設省聯席會議平臺,提請省政府連續召開四次會議,爭取到產業扶持、要素保障、政策創新等50項省級支持措施。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出臺“十四五”臺資重點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建立淮臺深度對接機制,將打造臺資產業集群與全市產業發展布局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綠色食品等臺資優勢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現代農業等臺資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加強臺資產業培育,持續做好臺資產業研究,加強臺企運行監測分析;圍繞產業鏈“填補空白”,將培育配套企業作為壯大臺資產業集群的重要舉措,推動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的臺資項目來淮發展,形成競爭優勢;在科技研發、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投入“真金白銀”,推動一批臺企成為百億企業、五十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
優化平臺載體功能。堅持把園區平臺作為建設臺資集聚示范區的“火車頭”“主戰場”,加強對臺交流合作,完善園區功能配套,為臺資企業落戶提供廣闊的承載空間。共建共享專業園區,在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等省級以上綜合平臺改革創新的基礎上,將提升臺資專業平臺承載水平納入全市統籌范圍。大力推進由兩岸企業家峰會在淮設立的大陸首家兩岸信息家電產業園建設,落戶鵬鼎控股、富譽電子等一批規模以上企業。成立省級兩岸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吸引了和興汽車、和旺汽車等相關企業落戶。PCB產業鏈科技園依托鵬鼎控股這一重量級企業,持續加大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力度,完善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建立淮臺園區合作機制,推動園區平臺與臺灣工業總會、電電公會等多個重要工商團體簽署合作共建協議,明確雙方在承接產業轉移、參加產業交流活動等方面的權利和義務。
拓展產業發展渠道。深耕大陸臺資發展先進地區,擴展臺資產業合作范圍。一方面,省內抓好淮昆協作,促成淮昆臺資合作產業園承接昆山及周邊地區企業優質富余產能項目54個,投資總額超過245億元;擴大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擴大兩岸跨境電商合作、開展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等35條政策措施復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另一方面,省外抓好重點合作,推動全國臺企聯上海、江蘇及浙江、安徽工作區在淮發起長三角臺資產業協作聯盟倡議,淮安與上海、廈門、東莞、漳州、佛山以及昆山、太倉等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臺資重點城市臺協簽署合作協議,以點帶面持續做好臺資項目招引。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連續7年被臺灣電電公會評為臺商投資“極力推薦城市”,創成全省首批臺商服務工作示范點,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2年度萬家民企評營商環境評選結果中,淮安高居全省第二。完善工作機制,以市臺商臺胞服務中心為樞紐,開通101%在線服務系統,實現涉臺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站即成”,自實體化運作以來累計解決臺商臺胞求助事項超過2000項。出臺《建立臺資企業“政企互通”服務機制的意見》,密切全市各涉臺部門與重點臺商臺企的服務聯絡,構建“服務聯動、平臺聯創、產業聯興”工作格局。做好權益維護,創新探索“一網、一院、全程”涉臺法律服務模式,在省內首創涉臺案件集中管轄機制、首設涉臺民商事糾紛集中調處服務中心,訴前、訴中調解結案涉臺糾紛595件,解決爭議標的2.1億元。
http://www.huaian.gov.cn/col/16657_173466/art/16908192/1692090416170uDvBYOn5.html